中心新闻
欢迎浏览
爱岗敬业 严谨求精 仁德俱全 无私奉献
第七届中国国际腰椎外科学术会议-会议纪要
作者:质控中心小编 日期:2015-03-30 浏览:
第七届中国国际腰椎外科学术会议-会议纪要
2015年3月28日,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CSSLS)、《中华外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主办,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山东省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青岛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腰椎外科学术会议在青岛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前任主委及腰椎研究学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侯树勋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忠军教授,共任本次大会的名誉主席。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副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海涌教授任大会主席,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委员、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陈伯华教授任大会执行主席并主持此次会议。
同时此次会议还有幸邀请到上海长征医院贾连顺教授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胡有谷教授等骨科界前辈,青岛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董蒨教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骨与关节学组组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徐文坚教授,来自台湾台中童综合医院徐少克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和山东省内的诸多专家教授出席本次会议。
在开幕式上,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我国脊柱外科的先驱之一张光铂教授专门发来贺信,他期待在众多脊柱外科学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国际腰椎学术会议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侯树勋教授做了《对腰痛的一点认识》的主旨报告。侯树勋教授指出,现在临床推崇的精准手术,其基础是精准诊断。解决腰痛,就须先认识腰痛,了解产生腰痛的主要组成部分,他提醒年轻的骨科医生要丰富对腰痛的认识,打好扎实的解剖和神经病理学基础,拓展新知识。只有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才能产生好的疗效,同时强调了应避免所有患者一个诊断(椎间盘突出和退变),同时避免所有患者一个手术(腰椎融合)。作为东道主,董蒨教授介绍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前身和现状,他期望本次会议对青岛市、山东省和全国腰椎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恳请国内外专家对该院骨科给予更多的关注。
本次会议紧扣腰椎领域的焦点热点问题,以四个部分展开了学术研讨。
一、腰椎退行性疾患的MRI研究进展
MRI是脊柱外科的必选和首选检查手段。上海华山医院姜建元教授回顾了MRI在腰椎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同时分析了基于MRN成像的PLIF/TLIF术中神经根损伤原因分析,同时改良TLIF,设计了国人适合的Halis椎间融合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昭庆教授研究了腰椎间盘影像学改变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得出间盘膨出、突出等与腰痛均无明显相关性。与腰痛关系最密切的节段是L4-5间盘,该节段的信号改变、纤维环撕裂、 Modic退变等均与腰痛有关,而影像学上退变与症状间无明显相关关系。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陈伯华教授研究了腰椎退行性疾病MRI多裂肌形态变化,提出腰椎退行性疾病累及到腰骶神经根,在一定时间内可出现多裂肌容积改变以及出现多裂肌脂肪浸润。而多裂肌形态有不对称性改变并有根性症状,此对于辅助诊断腰椎退行性疾病单侧神经根受累具有一定的定位考意义。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岳斌教授探讨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评定椎间盘退变,表明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和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对椎间盘的早期退变进行评估,然而其参数尚不能与生物化学基质测定定量参照。同时建议功能性MRI评价椎间盘退变的定量检测仍采用波谱技术,以判断对椎间盘退变的精确性。本环节分享了MRI等影像学检查与腰椎退行性疾患诊疗之间相辅相成关系的深入认识,对腰椎核磁共振检查的方式和意义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和评论,提示了在腰椎疾患的诊断中,脊柱外科医师和放射科医师的详细沟通,是获得精确诊断和精准治疗重要的基础之一。本次会议创新性的将影像学与临床相结合,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即神经根成像以及7.0T核磁共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与研究,这种跨学科的交流对学术研究的提高、治疗水平和疗效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腰椎矢状位所致腰背痛发生机制、手术指征及手术疗效分析
腰椎矢状位失衡是导致腰背痛的重要因素。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李利 教授文献复习了骨盆参数与临床相关问题,得出骨盆参数对矢状面序列恢复、手术方案制定、腰骶部脊柱疾病的预后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应高度重视,理解并应用脊柱骨盆参数,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淳德教授探讨了老年脊柱矢状位平衡的影像学特点及骨盆参数,提出了和谐的脊柱曲线即骨盆平衡:SS>50%PI,腰椎骨盆平衡:PI-LL<10°,PR-T12>75°,胸腰椎平衡:LL-TK>10°,胸腰段骨盆平衡:PI+TLS<50°,胸腰椎骨盆平衡:PI-LL+TK<35°,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广智教授探讨了关节突关节与矢状位平衡的关系,研究其在退变过程中代偿机制。上海交大第九人民医院赵杰教授探讨了腰椎矢状位力线类型及相关临床应用,分析了无症状人群腰椎矢状曲度类型及特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危石教授分析国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序列及其临床意义,探讨了骨盆形态与脊柱疾病发病机制,同时根据骨盆矢状位形态与腰椎前凸制定手术策略。本环节从矢状位入手,分析了腰椎矢状面平衡的临床意义和最新研究进展,提出矢状位平衡与骨盆参数的关系,以及关节突、腰椎矢状位力线在腰椎平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对脊柱后凸合并侧弯等疑难复杂病例进行深入讨论。
三、腰椎退行性侧弯治疗的反思
在腰椎疾病的治疗中,腰椎退行性侧弯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北京朝阳医院海涌教授在退行性脊柱侧凸中近端固定椎选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选择融合应尽量减少融合节段,不应止于后柱结构不完整的椎体、侧、后凸的顶椎、滑脱移位、旋转半脱位的椎体、以及严重退变椎间盘的临近节段,近端椎应选择整体脊柱和相邻椎体稳定的节段,同时探讨了近端交界区后凸的发生及预防。湘雅二附院吕国华教授探讨了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远端椎的选择,提出长节段固定(大于5个节段)保留L5-S1间盘要慎重,重视脊柱“底座” 生物力学的重建,当S1螺钉需要“保护”,或者要纠正骨盆的冠状面/矢状面畸形时,建议使用S1+髂骨螺钉。解放军306医院马华松教授探讨了腰椎退行性侧弯的手术治疗,重点强调如何选择减压节段,指出对于绝大多数病例,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可以明确减压责任节段,而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不相符可采用神经根封闭、关节突关节封闭以及椎间盘造影来确定。本环节将各自在退行性脊柱侧凸手术中的术式选择与手术关键点的确定,确定近端固定椎、远端固定椎以及减压节段,更强调了个体化诊断评估和个体化手术方案的重要性。
四、腰椎手术后残留症状原因分析和处理策略
腰椎手术后,总有一部分病人残留各种症状。北京军区总医院李放教授探讨了腰椎术后根性疼痛原因分析和处理要点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天津医院邓树才教授探讨了腰椎减压术后根性麻木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同时分析了影响根性麻木恢复的可能因素,强调及时手术、充分减压以及高压氧等治疗的作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董健教授探讨了腰椎术后腰骶部疼痛原因分析和处理,提出脊神经背内侧支阻滞,骶髂关节阻滞,椎间盘造影等在疼痛诊断中的作用,同时强调了手术治疗的禁忌症和适应症,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冯世庆教授探讨了腰椎术后残留根性疼痛病理机制及处理对策,指出术后残留症状其原因有神经根粘连、硬膜外纤维化瘢痕、髓核摘除不彻底、炎性刺激等,提出可通过硬膜外注射皮质激素、粘连松解、脊髓电刺激、外周神经刺激、椎间孔镜减压、再次手术等进行对症治疗,本环节分析了腰椎术后根性疼痛、根性麻木、腰骶部疼痛的原因,提出了手术操作因素、术后因素(感染,血肿等)、神经根受刺激等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
在每一个节段的专家演讲后,与会嘉宾还对会上展示的一些疑难病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其中不乏激烈的观点交锋,最后由权威专家加以精彩点评。在此次学术研讨会议中,授课、讨论及点评专家讲得出色,参会代表听得认真,各得其所。在本届会议中,微信互动系统展示了移动沟通的便捷之处,并发挥了活跃气氛的作用。在严肃的学术交流过程中,到会嘉宾与参会代表自始至终一直保持微信互动,与会者不仅能提问或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通过微信屏幕提醒即将演讲者做好准备。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由于一贯秉承严谨求实的优良作风,近年来在脊柱外科领域开展了许多颇有影响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会议,中国国际腰椎外科学术会议已成为国内经典品牌。希望通过精湛多元的学术交流使与会代表有所收获,推动我国脊柱外科事业健康发展。

侯树勋教授做主旨演讲

刘忠军教授致开幕辞

陈伯华教授主持会议

海涌教授宣读张光铂教授贺信

董蒨教授代表东道主发言


相关文章
- 2022-09-02山东省骨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22年半年工作会议
- 2021-03-16大医精诚,大爱无疆——张英泽院士为一名在校
- 2021-03-08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第一届骨科基础论坛暨国家卫
- 2021-02-15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全文
- 2021-01-03院士张英泽正式入职青大附院,引领青岛创伤外
- 2020-12-31机器人时代到来!青大附院成功开展省内首例M
- 2020-12-202020年山东省骨科质量控制中心会议纪要
- 2020-12-19质控中心开会发文